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波兰央行行长:德国对波兰的领土有企图!

波兰央行行长:德国对波兰的领土有企图

时间:2025-07-07 14:57:58 来源:上慢下暴网 作者:知识 阅读:605次

[文/观察者网 刘骞]

据“政客”新闻网欧洲版17日报道,波兰波兰央行行长亚当·格拉平斯基(Adam Glapiński)近日在接受本国媒体采访时发出警告,央行有企称德国如今正试图以某种形式“拿回”他们在二战后被划分给波兰的行长土地,甚至称他们“试图征服德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德国对波一系列国家”,试图控制欧洲大陆。兰的领土

报道评论称,波兰尽管波兰的央行有企经济正在走向衰退,货币贬值、行长高通胀、德国对波增长乏力,兰的领土但是波兰这位央行行长显然有着别的担忧,那就是央行有企“柏林和布鲁塞尔对波兰暗藏的危险”。

“政客”新闻网报道截图

亚当·格拉平斯基是行长接受右翼倾向的《波兰报》采访时发表了这番言论,并且17日刊登见报。德国对波

他在采访中认为,兰的领土德国的目标是“试图通过某种形式拿回曾经属于他们、如今在波兰境内的土地,接着征服德国与俄罗斯之间的一系列国家”。

他还认为,德国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欧盟组织间接控制整个欧洲大陆,而柏林和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总部所在地)在波兰选定的推动该计划的“代理人”便是波兰最大的反对党公民纲领党领袖唐纳德·图斯克(Donald Tusk)。

现年65岁的图斯克曾在2007年至2014年担任波兰总理,在2014年至2019年担任欧盟理事会主席。卸任后担任欧洲最大的跨国政党欧洲人民党(EPP)主席。

格拉平斯基称:“过去一年,一直有人说布鲁塞尔给图斯克下达的任务不仅是让他推翻波兰现政府,而且要让我们的国家走上欧元区的道路。”他还称,一旦图斯克完成这些任务,他就会返回布鲁塞尔,继续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加快建设一个“欧洲国家”。

格拉平斯基警告说,这是柏林试图间接控制欧洲大陆的宏大计划中的一部分。报道称,格拉平斯基8月初的一次采访中还称,柏林正借助图斯克把波兰纳入“德意志欧洲帝国”。

波兰央行行长亚当·格拉平斯基,图自美媒

不过,亲欧盟的图斯克反过来对格拉平斯基也没有什么好评价。

报道称,他在上月的一次政党集会中批评格拉平斯基“无能”、“不检点”和“非法的”。早前他还宣称,一旦反对派赢得下届大选,就撤掉格拉平斯基的央行行长职位。

波兰公民纲领党领袖唐纳德·图斯克,图自美媒

报道指出,格拉平斯基及现今的波兰民族主义倾向的政府与布鲁塞尔及柏林一直不对付。尤其是,波兰至今也没有加入“欧元区”,而格拉平斯基也一直反对加入。

“我们必须坚持,我们一定会赢,我们必须使用波兰兹罗提(złote),我们必须维持一个爱国政府,如此我们才能在10年后与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及每一个其他国家的人平等地坐在一起。”他说道。

今年7月,格拉平斯基曾表态,只要他还是央行行长,波兰就不会加入欧元区。

如今欧盟27个国家中,除了明年将使用欧元的克罗地亚,还有瑞典、匈牙利等7国未加入欧元区。波兰是其中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据外交部网站消息,波兰2021年GDP约为574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9645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波兰方面近来已多次表达对德国等大国把持欧盟的不满。

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8月10日投书德媒《世界报》,痛批欧盟正在实行事实上的“寡头政治”,内部正面临帝国主义威胁。他认为,欧盟话语权掌握在德国、法国等大国手中,其他较小的成员国的声音正被忽视。

据“政客”新闻网称,今年以来,波兰兹罗提兑美元汇率下跌了14%,兑欧元汇率下跌了3%。波兰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5.2%,低于第一季度的8.5%。而根据波兰央行发布的最新通胀预测显示,波兰2022年CPI为14.2%,2023年为12.3%。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 刘强东发内部信,以高管降薪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待遇
  • NASA局长声称中国太空项目由军方运作,外交部驳斥!
  • 刘翔诉新东方子公司侵犯肖像权一审获赔6000元
  • 青海省委党校教授:建议施行行政事业单位男性护理假育儿假强制休假制度
  • 新市民亲情钱包、跨境消费新测试 11月数字人民币试点多点突围
  • 热搜第一!刘翔胜诉新东方,获赔6000元
  • 买银行理财不如投银行股?银行派息进入密集期
  • 国家5A级景区拟上新,包括黄河壶口瀑布、微山湖等12家
推荐内容
  • 全球资本的“活水”将流向何处
  • 芜湖火速删除“人口形势严峻”一文,统计局回应:撤回文章审核中
  • 多空拉锯激烈 钢价走势待明朗
  • realme真我笔记本Air官宣7月12日发布,配备4.9mm超窄微边屏
  • 解读|11月LPR报价维持不变 年内调降可能性降低
  • 恒达新材:木浆价格高位运行 毛利率下滑风险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