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刚刚!央行出手:1000亿!!

刚刚!央行出手:1000亿!

时间:2025-07-07 06:02:14 来源:上慢下暴网 作者:百科 阅读:672次

21金融圈

6日晚消息,刚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课题组发文称,央行亿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出手人民银行还将尽快推出1000亿元再贷款支持交通运输、刚刚物流仓储业融资,央行亿促进解决疫情防控中的出手痛点难点。

以下为课题组发文全文:

当前国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刚刚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央行亿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出手市场主体面临的刚刚困难增加。人民银行还将尽快推出1000亿元再贷款支持交通运输、央行亿物流仓储业融资,出手促进解决疫情防控中的刚刚痛点难点。

今年以来,央行亿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的出手复杂局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经济发展有韧性有活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但当前国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主体面临的困难增加。

尤其是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为代表的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以交通物流业为代表的跨区域行业受到疫情影响较大,面临收入减少和成本刚性的双向压力,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面对当前的疫情防控和经济金融形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人民银行主动作为,靠前发力,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稳定宏观经济基本盘,提高政策精准导向和直达性,助力困难行业和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有独特优势。

在新冠疫情危机应对中,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部门定向注入流动性已经成为主要经济体货币当局的广泛共识。

在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直达实体经济、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发挥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的独特优势。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创造性地推出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2020年出台1.8万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推出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2021年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做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接续转换工作,2022年4月推出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工具。

上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均精心设计了激励相容机制,将央行激励资金与金融机构的定向信贷支持直接、定量地挂钩,成为推动工具快速有效落地的“内驱力”,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从实施情况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促进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降价,2022年1季度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8万亿元,同比增长24.6%,支持小微经营主体5039万户,同比增长42.9%。1季度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0.25个百分点。

同时,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信贷增长。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序实施,持续投放基础货币,2020年以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累计投放基础货币2.3万亿元,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支持信贷总体平稳增长。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有效地支持了经济复苏。2022年1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增加8.3万亿元,同比多增4258亿元。

二、结构性货币政策助力市场主体纾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从政策实施成效上来看,人民银行灵活运用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助力了市场主体纾困、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再贷款再贴现工具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支持,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作为服务于普惠金融长效机制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将金融资源传导到国民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中。

疫情以来,人民银行持续加大了再贷款再贴现的政策支持力度。

2021年末,做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接续转换工作,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按照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给予1%的激励资金,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

2022年以来,在支持普惠金融的基础上,通过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加强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的支持。

2022年3月末,全国再贷款再贴现余额达到2.47万亿元,同比增加5263亿元,其中支农再贷款余额5161亿元,同比增加739亿元;支小再贷款余额1.3万亿元,同比增加4020亿元;再贴现余额6247亿元,同比增加503亿元。

二是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加速落地,助力绿色经济发展,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0年,我国做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承诺。要实现“双碳”目标,一方面,要加大能源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提升碳减排技术,早日成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潮流的引领者;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发挥煤炭煤电的兜底作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生产和利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为了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和能源结构的平稳转型,2021年11月,人民银行双管齐下地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和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对符合条件的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贷款本金分别提供60%、100%的再贷款支持,在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同时,支持煤炭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

2022年5月初,人民银行又增加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两项工具并行实施以来,人民银行通过两项工具累计发放资金共1611亿元,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为1386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为225亿元,分别支持金融机构向碳减排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2310亿元、225亿元。

三是创设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支持科技强国和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人民银行于4月底推出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政策,新的两项专项再贷款聚焦新发展阶段中的重点任务。

在新的历史阶段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人民银行创设科技创新再贷款,对于符合要求的科技创新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予以低成本再贷款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助力于提升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除政策性、市场化养老模式外,面向普通人群的普惠性养老服务仍有较大缺口。

人民银行设立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对于符合要求的普惠养老贷款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低成本再贷款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向普惠型养老机构提供优惠贷款,降低养老机构融资成本,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有助于加快健全我国的普惠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

总的来说,我国已形成一套适合国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体系,人民银行在总量性政策框架下灵活运用了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需要动态调整支持重点,对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和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人民银行还将尽快推出1000亿元再贷款支持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业融资,促进解决疫情防控中的痛点难点。

下一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人民银行将继续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不断总结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体系,把握好结构性货币工具投放流动性总量,兼顾服务普惠金融的长期目标和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实施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相配合,共同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增长动能,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实现稳增长目标。

(来源:央行网站)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 财政部对部分证券评估机构和资产评估师作出处理处罚
  • 中国驻墨西哥使馆更新赴华人员申领健康码要求
  • 消协调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部分营业厅私开收费业务
  • 嘉寓股份收深交所关注函:要求说明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否发生变更
  • 深交所总经理沙雁:年初至今深市强制退市数量接近过去三年总和
  • 喜马拉雅更新港股招股书:2021年营收58.6亿元
  • 所罗门群岛总理称已准备好与中国签署安全协议,中方回应
  • 欧冠升:港交所正在处理的IPO申请约170个
推荐内容
  • 扎波罗热核电站又发生十多次爆炸,俄乌互相指责
  •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发布重要消息!
  • 解读:油脂利多因素基本兑现 短期缺乏明确方向
  • 中国食品发布2021年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约5.72亿元同比增长14.77%末期息每股12.5港仙
  • “洗衣液中的爱马仕”翻车,售后电话是空号?
  • 成本高企、利润承压 光明乳业能否守住低温奶市场的头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