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评论:征兵扩军与“台湾安全”南辕北辙!

评论:征兵扩军与“台湾安全”南辕北辙

时间:2025-07-07 14:27:44 来源:上慢下暴网 作者:百科 阅读:358次

原标题:汪曙申:征兵扩军与“台湾安全”南辕北辙

据台湾媒体最近报道,台湾安全民进党当局在美国施压下正考虑恢复一年征兵制。评论此前,征兵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邱国正对所谓立法部门表示,扩军目前台湾重点放在募兵制,南辕但不排斥恢复征兵制,北辙重点是台湾安全“建军备战”。

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后开始实施征兵制,评论分类服役期2—3年,征兵到了1990年统一为两年。扩军2000年以后台湾地区蓝绿政党轮流执政,南辕兵役改革成为选举政治议题之一,北辙总的台湾安全方向是缩减服役期,2008年调整为一年。评论2012年台当局核定“募兵制实施计划”,征兵逐年增加募兵、减少征兵。2018年起台停止义务役征兵政策,改为采取召募并行制度,属于募兵制部分的“志愿役”为主体,至少服役4年,剩下征兵制部分每年进行4个月军事训练。

而今年以来,民进党当局和绿营势力讨论恢复征兵制,不仅与俄乌冲突爆发有关,还因为承受了美方压力。2016年民进党执政以后,在美国直接指导下提出“重层威慑战略”和“整体防卫构想”,希望在维持和发展台湾常规战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加强对抗中国大陆的所谓“不对称性战力”。美国在军事战略指导、武器出售和协训等方面,一直敦促民进党当局运用“台海天堑及地缘优势”,投入更多防务资源和不对称武器以进行所谓“自保”。

然而,台湾社会内部对“整体防卫构想”一直存在争论,引发美国对民进党当局落实该军事构想的效力存疑。这些年,美国力促台湾将防务预算提高至GDP的3%以上,民进党当局则存在实际执行上的困难。美国还认为台湾如果要完全落实“整体防卫构想”,必须解决兵源不足的问题,募兵制并不符合防卫需要。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尤为关切台湾的“自我防卫决心”,一些美国学者便强调和鼓噪台湾需要采取使其难以被夺取和控制的“豪猪战略”,不应放弃征兵制。

对于美国方面持续施压,民进党当局公开称正在汲取俄乌冲突经验,进行“不对称作战”规划,建立“可恃吓阻战力”。今年民进党当局成立“全民防卫动员署”,并且为提升后备战力,实施后备军人“教育召集训练”新制,由原来“两年一召,每次5—7天”改为“年年施训、每次14天”。这算是给美方一个交代。然而,台湾不管采取何种兵役制度,都不是解决安全困境的根本之策。

客观来讲,海峡两岸军事力量差距愈益扩大,这种趋势已不可逆。大陆加速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在台海周边常态化实施战备巡航与演习,具备以强制手段遏止“台独”挑衅的足够能力。台湾岛内不仅对于整体防御能力缺乏信心,还将长期面对常备部队人力缺额的问题。根据台湾方面统计,2020—2021年台湾地区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全年出生人口数从2015年的21万降至2021年的15.38万,不断创下历史新低。台湾少子化趋势难以逆转,已被台当局视为“安全危机”。民进党当局虽想腾挪更多资源“建军备战谋独”,或者搞所谓“全民防卫抗中”,但从大趋势上看徒劳无益。从一个中国原则的法理和道义上讲,它更是站不住脚的。

俄乌冲突爆发后的岛内民调显示,有三成以上的岛内民众相信“美国会出兵协防台湾”,与一年前相比下降了30%。这说明从美国去年仓促从阿富汗撤兵、今年拒绝派兵进入乌克兰,这些事件都已影响到岛内社会对美国“战略信誉”的判断,“疑美”心理明显上升。俄乌冲突背景下,民进党当局蓄意强调美国有“与台湾关系法”和对台“六项保证”,但懂得美国法律和对台政策的人都知道,美国并无协防台湾的法律义务,拜登政府也根本无意改变“战略模糊”政策。

中美战略竞争伴随国际区域秩序变迁,不可避免地会投射到台海地区。两岸关系紧张对立已逾5年,台湾社会民意深受民进党“倚美保台”的毒害。摆在岛内民众面前的事实是,绿营宣扬的“备战”思维根本不能保障安全。真正思考台湾的安全,需要从政治上而非军事上找方案。回归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探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之路,才是岛内解决安全困境的根本路径。(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美关系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 刘强东发布京东全员信:投入百亿元,从住房保障、子女救助等四大层面提升基层员工待遇
  • 曝蔚来手机追求高端路线,将于明年发布
  • 申万宏源:首予广发证券买入评级 目标价24港元
  • 河南药监局公告:天中堂生物、郑州康佰甲、安与庆防护、盛都环保、蓝天医疗等公司生产的医疗器械质量不合格
  • 恩捷股份:生产及交付均在正常进行中,董事会和监事会正常运作
  • 国泰君安:维持中金公司增持评级 目标价24.25港元
  • 假维权、真诈骗!旅客修图伪造行李箱破损诈骗航空公司
  • 工信部:全力稳定工业经济运行 着力稳定市场主体预期
推荐内容
  • (权威解读)自信自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 C919总设计师:C919很快将取得适航证,并交付东航
  • 兴业证券:维持瑞科生物-B审慎增持评级 在研管线有序推进
  • 古特雷斯与普京通话后表态:俄乌冲突结束仍遥遥无期
  • 应对变局,如何发力?——来自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的观察
  • 视频|哥伦比亚大学承认造假 全美排名从第2跌至1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