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消费贷吸引力上升 助推消费“暖起来”!

消费贷吸引力上升 助推消费“暖起来”

时间:2025-07-08 02:05:31 来源:上慢下暴网 作者:时尚 阅读:599次

“您好,暖起来我们现在有款消费贷产品,消费消费月息不到4厘,贷吸您近期有资金需要吗?引力”近期,中国证券报记者接到推销信贷产品的上升电话明显增多。

在贷款“降息”大环境下,助推记者注意到,暖起来多家银行消费贷产品的消费消费年化利率最低已降至4%以下。银行信贷经理和贷款中介趁势出击,贷吸效果开始显现。引力一位银行信贷部工作人员说:“最近办理消费贷的上升客户很多,我们周六周日都在加班。助推”

业内人士表示,暖起来适度降低消费信贷成本,消费消费可激发消费潜力,贷吸促进消费恢复。考虑到今年银行在资产端竞争激烈,且资金成本有效降低,后续消费贷利率仍有下降空间。

利率降了吸引力大了

近一段时间,银行推销消费贷产品不仅攻势猛,利率也“卷”得厉害。

“现在我行个人信用贷产品年利率是3.75%起,最高可贷30万元。工作单位在我行‘白名单’且社保满足相关要求的客户,基本都能做到最低利率。”北京市丰台区某国有大行支行的客户经理对记者说。

借款人杨先生告诉记者:“我申请的这款消费贷产品,银行工作人员说原来最低年化利率是3.70%,刚刚告诉我现在最低可以做到3.65%。”

随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消费贷也迎来一波“降息”。记者通过一些贷款中介了解到,一些原本年化利率在5%左右的消费贷产品,如今最低甚至可以做到3.68%,但还需付一笔手续费。

一位银行人士说,LPR调降后,银行下调消费贷利率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并非所有人都能拿到4%以下的低利率,低息贷款的要求比较高,会根据客户的社保和公积金缴纳情况,以及工资、工作单位、负债等因素具体判断。”他说。

在利率继续下降后,消费贷吸引力增强,不少借款人闻风而动。

“最近想置换一下家里的电器,正好看到消费贷利率又降了,就赶紧办了一个。”家住北京市昌平区的周先生说。

杨先生考虑到未来可能会有大额资金需要,想趁着银行推销力度加大、利率水平走低,先把额度申请到,以备不时之需。

信贷成本降低激发消费潜力

发放消费券、开展集中促销、实施新能源汽车下乡、启动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为稳定扩大消费,各方面近期使出“十八般武艺”。日前公布的7月金融数据和消费数据均显示,消费复苏势头还需巩固。对推动消费继续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各方具有高度共识。

降低消费信贷成本同样有助于稳定扩大消费。不少业内人士注意到,近期,有关方面在强调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同时,还罕见地提出推动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消费贷产品本身就定位于满足特定消费资金需求,主要用于住房装修、汽车购置、教育培训等领域,与扩大消费的政策导向具有天然契合度。”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说,近期各地频频出台促消费政策,有关部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消费金融支持力度,银行降低消费贷利率可在一定程度上释放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激发潜在消费需求。

站在银行运营的角度,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分析,当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银行在资产端竞争较为激烈,适度下调消费贷利率有助于刺激信贷需求、扩大信贷投放,这也是金融机构对信贷供需格局变化作出的正常调整。

“目前,银行体系资金较为充裕,加之政策性利率迎来‘降息’,均拓宽了消费贷利率的下调空间。”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说。

业内人士认为,部分消费贷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空间。“当前消费贷产品的平均利率仍高于企业贷款产品。”曾刚认为,在资产端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消费贷利率仍有进一步下探空间。王运金表示,虽然部分银行推出的消费贷产品最低利率已跌破4%,但普通资质客户的贷款利率大多还在5%至6%,有继续调降空间。

管控资金流向避免过度放贷

在采访过程中,也有多位专家提示,对消费贷来说,仍需做好贷款流向管控和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

人民银行日前召开的部分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强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信贷平稳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

比如,就贷款流向而言,仍需防止资金脱实向虚、违规流入非消费领域。研究员娄飞鹏说,在鼓励扩大消费贷的过程中,需坚持市场化做法,做好风险防控,管好资金实际流向,满足居民合理消费信贷需求。

李万赋认为,银行在营销时应注意把产品重点要素及概念清晰告知用户,不要过度营销,避免因概念混淆或诱导贷款行为而产生客户投诉。应结合自身风控能力客观设置用户准入门槛和消费贷比例,充分评估用户还款能力,避免过度放贷形成呆账坏账。曾刚提示,在加大消费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不能一味降低门槛,应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避免出现过度借贷、放大借款人债务风险的情况。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 易会满首提“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中金:银行、国企估值有提升空间
  • 北京:26所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具有招生资格
  • 外交部:美方应正视自身严重的强迫劳动问题,造别人的谣洗不白自己的地
  • 发挥国家高新区重要作用 科技部多措并举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
  • Zoom视频通讯跌超9% 预计线上业务下滑 下调全年营收指引
  • 美亚财险 天安财险等7家险企被上海银保监局责令限期整改
  • 衰退阴霾笼罩 金属势创2008年以来最差季度跌幅
  • 美国枪支安全法落地:加强对21岁以下购枪者背景调查
推荐内容
  • 中金公司: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在中国资本市场是重要且现实的问题
  • 食品添加剂到底能不能吃?国家卫健委回应
  • 中国科协发布30个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产业技术问题
  • 迪丽热巴诉深圳安杰朵食品商行侵权胜诉
  • 美国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公布幻影星系的新图像
  • 支付牌照续展大考:52家成功闯关,8家中止审查,19家退出